数字孪生三维模型制作标准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对三维模型在精度、数据、功能等方面有诸多要求,具体如下:
精度要求
三维模型的几何形状必须与真实物理对象高度吻合,细微的结构特征和尺寸差异都可能影响数字孪生的准确性。例如在航空发动机的数字孪生中,叶片的形状、角度等几何参数的精度要达到微米级,以准确模拟气流通过叶片时的流场和应力分布。
模型中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模型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都需要精确确定。如在智能工厂的数字孪生中,生产设备的三维模型位置要与实际工厂中的位置精确对应,偏差过大会导致物流路径规划、设备间协同工作模拟等出现错误。
数据要求
三维模型需要包含完整的物理对象信息,包括外观、内部结构、材料属性等。以汽车数字孪生为例,不仅要构建汽车外壳的三维模型,还需要包含发动机、变速器等内部零部件的详细模型,以及各部件的材料参数、力学性能等数据。
模型应具备丰富的语义信息,以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比如在建筑信息模型(BIM)中,每个构件的三维模型不仅要有几何数据,还应包含构件的名称、类型、功能、生产厂家等语义信息,方便在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信息查询、分析和管理。
能融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如 CAD 数据、传感器数据、测绘数据等。例如在城市数字孪生中,需要将城市地形测绘数据、建筑物 CAD 设计数据以及各类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等融合到三维模型中,以全面反映城市的真实状态。
性能要求
为了提高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三维模型需要进行轻量化处理,减少数据量的同时保持模型的关键特征和精度。如在大型复杂装备的数字孪生中,通过模型简化、压缩等技术,使模型既能满足仿真分析需求,又能在计算机上快速加载和运行。
能够根据物理实体的状态变化和传感器数据实时更新模型。在电力系统数字孪生中,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需要根据实时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传感器数据,实时更新线路的热状态、应力状态等模型信息,以准确反映线路的运行状态。
功能要求
三维模型要能够支持各种物理过程的仿真分析,如流体仿真、结构力学仿真、热仿真等。在船舶数字孪生中,通过对船体三维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航行性能,为船舶设计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模型应具备良好的交互性,方便用户与数字孪生系统进行交互操作。比如在虚拟装配培训的数字孪生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三维模型,进行零部件的虚拟装配和拆卸,查看装配过程中的干涉情况和操作步骤。
能够与数字孪生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和软件工具兼容。如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平台中,三维模型要能与生产计划调度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
其他要求
随着物理实体的发展和数字孪生应用需求的增加,三维模型应具有可扩展性,方便添加新的功能和属性。
遵循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在工业设计领域,三维模型应遵循 STEP、IGES 等标准,以便在不同的软件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